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体育总局高考加分背后 权力金钱对教育的渗透

http://news.qm120.com2010-08-13 10:16:13 来源:全民健康网

  集中性背后的正常与反常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加分集中的问题,有些是正常的。比如,体育类加分集中,与某地、某学校发展某项特色体育有关,这是正常的。奖励性加分,与某学校办学水平总体较高,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得较为优异表现有关,这也是正常的。少数民族加分,与某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多有关,这也可谓正常。

  但也有“不正常”之处,可能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少数地区、学校特别重视“加分教育”,引导学生去争取加分;二是少数地区和学校懂得“加分运作”,尤其是熟悉某些加分项目的操作,为此获得更多加分名额,这在发达地区更有可能;三是现在的加分往往与“特色培训”相连,因此,发达地区的学生参加特色培训机会多,获得加分可能也就大。

  熊丙奇说,加分集中的“不正常”,是更值得关注之处,因为这反映出高考加分的两大走势:一是变为“加分”教育;二是沦为权钱交易的腐败通道。因此有必要顺藤摸瓜,去分析导致集中的具体原因,进而对加分进行治理。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

  体育加分项目五花八门

  实习生 周薇

  教育部及各省2010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中,都有对体育加分的具体说明,但多数省份只写着“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前六名者”或“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而未限定体育加分的项目。

  笔者统计发现,体育加分项目的数量在各省都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

  在广东省,共有34类体育加分项目,其中获得加分人数最多的项目是轮滑球,共有152人。这项体育加分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几乎没有人获得加分名额。而备受争议的“三模三电”加分也有108人,位居该省项目加分人数排行榜的第二名。除此之外,广东省还有很多不为多数考生所熟知的加分项目,如陆地冰球、蹴球、毽球等。且平时大多数人不会想到能够加分的项目,如街舞、定向越野等也被列入加分行列。

  辽宁省体育加分也有31类,除了常见的体育加分项目外,一些不太常见的项目,如跆拳道、散打、、、击剑等项目都有几十人获得加分。而蹦床、帆板、皮划艇等其他省份几乎无人获得加分的项目在辽宁省体育加分名单中都可找到。

  四川省、浙江省也各有31类加分项目。在四川,“三模三电”项目加分人数最多,共有301人,约占总加分人数的1/6。其他省份体育项目加分人数相对较少的棋类,四川省有123人,健美操也达110人之多。浙江省的“三模三电”加分所占比重更大,共有634人,占总加分人数的1/2多,其他加分项目如板球、藤球等对很多人而言也很陌生。

  相比之下,黑龙江、广西、陕西的加分项目则少得可怜。在黑龙江、广西分别有7类和8类加分项目,且多为田径、兵乓球、篮球、游泳等传统体育项目。在陕西,只有3类加分项目,分别为游泳、武术和射击。

  从各省统计的情况综合来看,在一些加分项目较多的省份,传统的加分项目所占比例较少,一些“新兴项目”累计加分人数比例则较高,而一些加分项目较少的省份,加分多集中在传统的加分项目上,一些陌生的、新奇的加分项目较少。

  很多省份对体育加分项目并没有做出详细说明,如福建、吉林,只标明了“经省教育厅、体育局认定的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天津、新疆也未明晰具体体育项目。贵州和河南也只是简单地区分了“重大体育比赛”及“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

  高考加分为何乱象丛生

  2009年4月浙江“三模三电”加分事件、2009年6月重庆官员子女更改民族成分骗取高考加分事件以及2010年湖南省高考武术加分事件等,使得高考加分的公平性与合法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高考加分政策源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和弥补高考选才制度缺陷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对工农子女、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学生、华侨、港澳台学生实行优先录取的照顾性加分政策。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国家增加了对德、智、体绩优生实行加分录取的鼓励性加分政策。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因国家未对高考加分的对象、加分的幅度以及高考加分的决策部门作出明确、规范的界定,许多部门和地区为了自身利益,出台了各种各样的部门性的、区域性的、临时性的高考加分政策,这些加分项目多达几百种!

  招生委员会统管不力,部门、地方以及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了高考加分乱象丛生。从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可以看出,那些受地区级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烈士子女、体育竞赛者、受政府表彰者等均可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有些地方甚至把获得县级、校级者也列为加分对象。

  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第47条“有关省(市、区)确需要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经本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便可向社会公布”这一条款为各省出台各自高考加分政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各省高考加分项目变得层出不穷、不易控制。同时,对于体育绩优生、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台学生、立功军人、见义勇为者等加分主要由体委、民委、港澳台办、公安等部门操作认定,主管高校招生的教育部门无法对这些加分项目进行直接监管。正是这种加分政策决定权的分散,导致了一些部门和地方为了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