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语文教材造假 杜撰名人故事、修改经典原创

http://news.qm120.com2010-10-21 14:56:16 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纂者回应:

  选进教材就必然会修改

  朱立奇说,在文章选入教材时,确实会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作家不是为了教材而写文章,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将来会被选进教材,因此文章也会带上一些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色彩。比如使用了不够规范的白话文,或是语法、用词不规范等等。”另外,文章入选课文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候限于篇幅、生词,或是文章太深奥了,也会进行改动。

  另外在小学阶段,语文两个字应该理解成“语言、文字”,在这阶段把字写好,打好基本功,培养好语文学习的习惯是第一位的。到中学阶段则是“语言、文学”,大学阶段再升格为“语言、文化”。“小学生读改编过的文章,并不妨碍再去接触原文,这两项是没有矛盾的。”

  研究团队将3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母亲”、“母”、“妈妈”、“妈”、“娘”的课文全部列出篇目,并剔除那些“母亲只是主体情节的点缀或仅起到穿针引线结构功能”的课文,从“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中分别精选出24篇、17篇和27篇(包括课文、选读课文、略读课文和习作)涉及母亲与母爱的文章进行打分和点评。

  打分的判断原则是:是否符合公民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要求、是否真实、是否有切实性。记者看到,在入选点评范围的68篇文章中,只有4篇文章获得了5分的评价,接近半数(33篇)文章的得分为负数。3个版本的教材所选文章的总得分分别是“-2分”、“-1分”和“0分”。

  编纂者回应:

  教材起的是“例子”作用

  教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可能全部是经典,也不可能全部都是从儿童、从快乐的角度来选文章。就以质疑的“经典缺失”为例,朱立奇说,这个质疑是站不住脚的,一来教材中有经典的文章,另外,所谓的经典是不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也是需要讨论的。教材在选择文章的时候也都是从儿童的视角来选择的。朱立奇说,指责教材太过重视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甚至用上“道德绑架”这样的词语也是不可理解的,对孩子的教育难道不用正确的、道德的例子,难道用不道德的?需要明确的是,教材所选的课文有限,所起的应该是“例子”作用,指望语文教材担负起所有语文能力的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教材只是将值得学习的文章挑出来,更多的还要靠课外阅读来实现。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