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揭黑记者:为揭真相面对暴力和官司

http://news.qm120.com2010-12-06 09:24:5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合作是一种“相互取暖”

  柒周刊:你怎么看待和评价目前国内调查记者的工作?

  张志安: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的调查记者,在同一个报社或者媒体内部,两三个人之间会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拍摄,提供给报社的网站,有的负责写作提供给报纸。但是媒体与媒体之间,调查记者们不会相互往来。在美国,不同的媒体处在一个商业竞争的环境,所以媒体都非常注重独家报道,他们以追求独家报道来为自己的媒体赢得声誉。而中国的调查记者完全不一样。

  在国内,不是一个单位的,不在一个区域的,甚至不是同一种媒体类型的媒体,比如报纸、杂志和电视等等,各个单位的调查记者会很自然地进行合作。有了一个好的线索,大家会在QQ群里交流;如果到偏远地区调查,遇到麻烦,遇到难啃的“硬骨头”,大家会互相帮助;而采访完以后,到了发稿环节,这种协作依然存在。比如说,调查记者写完稿以后,一些级别相对低一些的报纸,如果因为种种原因稿件发不出来,他们会把稿件以某种方式让级别高的可以发出来的报纸先发出来,比方说一些地方性报纸会让中青或者北青先发。

  这种合作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比如说中青报做过一个《世纪末的弥天大谎》的揭露性报道,他们在调查的同时,也把线索给了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在他们看来这个题材经过电视播出来,受众更多,影响力更大。

  而如果一个调查记者去外地调查,人生地不熟,他往往就会寻求当地媒体的合作,而当地媒体也乐于这种合作。

  柒周刊:这似乎形成了一个调查记者的圈子。

  张志安:确切地说,在国内正在形成一个跨区域、跨媒体的调查记者的共同体。网上,调查记者通过QQ群、微博交流;网下,每年都有调查记者的见面交流会,大家在一起沟通很亲切。互通线索、协同采访、素材共享,在调查过程中,一同采访的不同媒体的调查记者之间,还对关键的证据作互相的确认,发稿时,风险共担。如果有同行获得工作上的荣誉,大家会互相祝贺;如果有同行的权益受到损害,大家会互相鼓励和声援。

  柒周刊: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个共同体,而不是像美国那样,调查记者单兵作战呢?

  张志安:这是由当下中国舆论环境决定的。调查记者们面临的是一个报道事实真相艰难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谁也不是强者,而对于弱者来说抱团相互取暖是很自然的选择。

  微博帮助调查报道挤水

  柒周刊:前几年博客兴起的时候,有一些调查记者就在博客上征集线索,甚至就在博客上发表稿件,当时大家认为网络对调查记者的工作有促进作用。而去年以来,微博出现了,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它的一些功能似乎对调查记者的工作有了一些冲击,一些本来属于调查报道范畴的事情,微博也“管”上了,比如说宜黄拆迁,比如说上海高楼失火,微博上的现场直播,其实就是一篇调查报道。你怎么看微博对调查记者的影响?

  张志安:微博首先是一个社区,在美国,它更多的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平台。但是由于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太多,弱势群体就把微博当做了一个喊冤、寻求公道的平台,而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职责的记者,也很自然地把微博当成了一个传播真相的平台。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