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黑记者:为揭真相面对暴力和官司
http://news.qm120.com2010-12-06 09:24:5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微博对调查记者的影响总体来说是积极的,虽然表面上有影响,比如消息源一旦在微博上披露,调查就不再容易成为独家。但是微博对调查记者的冲击是有限的。
在微博上,事件亲历者发帖“报道”,他的“报道”都是从他的主观,从他的利益出发的,难免有片面性。而调查记者的报道,需要采访多种声音,需要客观全面。每一篇微博只有140个字,短、平、快,但是和调查记者的报道相比,信息不系统也不丰富。而大多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都很复杂,亲历者很难通过微博厘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揭示出其中深层次的逻辑更是难上加难。而要将事件客观全面地展现给公众,调查记者必须出现在现场,一篇出色的调查报道,必须由专业的调查记者来完成。
柒周刊:但是有一点变化是很明显的,过去我们说到调查记者,他们的调查,很大程度上是。但是微博的出现,使得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张志安:是这样的。但我们可以由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网络或者说微博对调查记者和调查报道的积极影响。微博上的信息短平快,是一种碎片化的信息,而且有很多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这些因素多少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新闻的习惯。上了微博后,读者很难有耐心去看长篇大论了。其实,这就促使调查记者在工作中作出某些改变。比如说,线索的公开化,促使调查记者更加重视“独家报道”,更加重视“文本叙事”,更加重视“报道的扎实”,挤去有可能的水分。
网络给调查记者带来的益处还有很多,独家线索少了,但是亮在明处的线索多了,调查记者的选择余地也就多了;过去调查记者要么去现场,要么打电话采访,现在可以通过MSN、QQ采访,采访手段更丰富了。网络的发展,也对调查报道的形态带来有益的变化,比如在美国就出现了“数据库新闻”“地图新闻”等新的调查报道形态。
柒周刊:现阶段国外的调查记者状况如何?
张志安:有一些调查记者失业了、转行了,因为一些报纸倒闭了。但是有一些发展得不错的报纸,调查记者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了增加。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坦帕论坛报,原先只有3个调查记者,现在增加到了6个。在旧金山的调查记者中心,原来有6个调查记者,现在有12个。传统的报纸衰落了,但是人们渴望了解真相的需求不会衰落。只要权力在,只要权力有可能失控和滥用,真相就永远需要报道。人们需要高质量的调查报道,作为公共利益的看门狗,调查记者和他们的报道,会永远存在下去。
美国是这样,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更是这样。
张志安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传播学会(ICA)会员。
研究方向:新闻生产社会学、新闻从业者。有《潜入深海:深度报道30年幕后轨迹》《记者如何专业:深度报道精英的职业意识与报道策略》《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等著作问世。
□快报记者 赵勇 倪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