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芜湖:医药分开引发蝴蝶效应

http://news.qm120.com2010-01-21 09:54:31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医改

  安徽省2009年11月起在全省32个县(市、区)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按照公益性方向,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物、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探索建立新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人人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目前,32个试点县(市、区)已取消“以药补医”,群众从降低药价中得到明显实惠,医疗机构门诊量大幅增加。

  新华社记者李健摄

  “三大医疗集团成立了!”2009年的最后一天,这条消息迅速传遍了安徽芜湖市医疗卫生系统。这场改革的参与者心里明白:这意味着芜湖医改迈入了新阶段。

  12月31日下午,在芜湖市铁山宾馆,芜湖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芜湖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到场。

  会议宣布了组建三大医疗集团的决定,并举行了揭牌仪式。2010年1月14日,记者来到芜湖中医院门口时,看到“芜湖市第三医疗集团”的牌子已经挂了出来。

  从2008年1月试水“医药分开”制度以来,芜湖医改已经整整运行了两年。从当初斩断灰色利益链条,实现药品销售同医院分离,到今天重新洗牌,打造大型医疗集团,作为试点的芜湖医改,在力度以及前瞻性上始终领跑全国。

  这一切成果,离不开“医药分开”制度的实施。它既是改革的源头,也是深化改革的动力。“医药分开”激起医改的“蝴蝶效应”,引发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人事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变革,最终,改革目标指向集团化管理与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方监管医药分开

  “对于一家三甲医院来说,1000到1500种药物,就已经够用。”芜湖市药品管理中心主任苏元元认为,目前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太多太乱”。部分医药代理商为了让产品挤进医院和扩大销量,不择手段,拉拢、买通医务工作者,面对利益的诱惑,不少医务工作者失去自律,把这份灰色收入理所当然地视作工资的补充。对于医院来说,以前财政投入不足,院方希望通过药品收入增加经济总量,改善职工福利。

  “在特定环境下,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医生,四者在利益上趋向一致。不利的一方是患者和政府。”苏元元认为,“如果不监管,患者看不起病,而政府要为更多的医疗费用买单。”

  “这是双方博弈的过程。”苏元元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出面,才能平衡其他两方之间的关系。”

  作为“第三方”的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药管中心)挂牌成立以来,已经在8家市级公立医院试点推行医药分开、药品统一管理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在实际运作中,药管中心负责汇总全市基本用药目录,送交市招标办进行网上招标,然后严格按照目录进行网上采购,并统一将药品配送到各家医院,保证临床用药需求。

  为了防止目录之外的药品被“夹带”进入采购体系,药管中心将招标目录中的药品逐一进行编码。现在每种药品都有一个12位代码的“”,目录之外的药品,因为没有编码,无法被写进采购计划书中,自然被排除在采购渠道之外。

  “招标目录之外的药品,如果确有急救或者科研需要,也可以通过‘临采’的方式申请采购,但不能成批量地购进。”苏元元介绍,“临采单”上,必须有科室主任和分管院长签字,最终由药管中心主任审批。

  在药管中心,记者看到一张时间为“2009年6月1日”的“临时采购申请表”。该表显示,市中医院一位姓韩的病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申请购买10盒日本产的“甲钴胺”片剂与针剂,价格为:168元/盒、17元/支。结果,药管中心审查时发现,“此品种虽然不是芜湖市中标品种,但是芜湖市目录中有同一品种、国内厂家生产的药品,价格为:6.96元/瓶、7.40元/支”。药管中心最终决定:“中标目录已有,暂不采购”。

  “干了26年的院长,哪些药是用来救命的,我心里还是有数的。”在“临采”的把关上,苏元元相当自信,不过他也很无奈:“得罪人的事,必须由我们来做。”

  药品采购权力集中到药管中心之后,有人开始担心,“这里是否会演变成腐败的另一张温床?”苏元元表示,“绝对的权力才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倒没听说过集中的权力导致集中的腐败。”

首页123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
医改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简称。备受关注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经4月6日新华社发布。新医改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