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健康警示 >> 正文

对抗癌症:公共政策酝酿突破

http://news.qm120.com2009-08-10 09:49:51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健康焦点


  高发现场的工作不仅解决了我国的实际问题,还推动了国内癌症研究项目。癌症是最早进入国家攻关计划的医学科研项目并持续至今。从“六五”计划开始,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就在高发现场进行,取得了了众多具有我国特色,且为国际同行认同的重大科技成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基层医疗及疾病防治体系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相当一部分癌症高发现场的肿瘤登记及群防群治工作由于经费短缺难以为继。2002年年底,中国癌症基金会和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在江苏启东召开中国癌症现场防治研讨会时,估计1/3的现场已名存实亡,1/3工作时断时续,仅1/3现场能够正常工作,或仍能有所发展。会议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尚未把高发现场的癌症防治列入卫生工作计划,现场防治工作的定位及任务不明确,投入严重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综合各国经验,提出一个适宜的筛查计划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所针对的癌症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癌症发生、发展的自然史比较清楚,对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具有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远期预后明显优于中晚期患者;其次,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是政府行为,应该有相应资源保障,比较好能与社会保障制度结合;最后,筛查及早诊早治的开展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人力及资金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健康公平。”

  正是基于这些原则,2003年卫生部颁布《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将癌症早诊早治放在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癌症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早诊早治之所以会列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和财政的投资取向有关,财政特别愿意“补需方”,而早诊早治项目就是将钱直接用在老百姓身上。二是经过多年的工作,癌症早诊早治已经积累了一些现场经验,经过几十年的科技攻关掌握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有了一些工作的基础。

  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经从2005年启动时两种癌症、13个点,扩大到目前的7种癌症、121个点,中央补助资金已从第一年的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万元。项目还成立了国家技术支持单位为各地提供具体业务指导。中国癌症基金会负责子宫颈癌、食管癌、肝癌、胃癌、大肠癌、鼻咽癌的早诊早治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负责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国抗癌协会负责乳腺癌筛查项目。项目开展三年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承担的六病种筛查工作共完成25万人的防癌筛查,发现2000多名患者,85%患者的癌变为早期,经过及时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
  “早诊晚治”的现实难题

  显而易见,癌症早诊早治具有极佳的“性价比”。但目前在全国就诊的癌症患者中,早期病例不足10%,治疗中耗费大而收效小,资源浪费严重。即使是已经开展癌症早诊早治的试点地区,也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实难题。

  首先,群众不愿来做早期筛查。河南省林州市的肿瘤防治工作已经走过50个年头,该市也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确定的4个首批示范基地之一。但即使是在林州这样的样板地区,早诊早治的宣传发动工作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群众的知晓率和依从性还有待提高。

  河南医学院病理学专家沈琼教授1961年采用细胞学拉网结合X线诊断,在原林县发现了第一位早期食管癌病人。拉网普查随即成为当地食管癌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1961年至1982年,原林县人民医院、原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所以及15个公社卫生院,共利用细胞学拉网技术检查4万多人,发现食管癌患者1.8万名,其中早期患者1749名,早期发现率9.61%。当年的普查很不轻松,有一张老照片颇能说明问题:一脸痛苦的村民在前面跑,誓不罢休的医生拿着网在后面追。

  “老百姓知道早诊早治是好事,就是怕痛苦,不愿做。”林州市肿瘤医院院长连士勇说,上世纪70年代的拉网检查是统一行动,记工分,尚且还有人不愿意做,现在的人自由度更大了,更不可能强制要求他们来做检查。

  通过加强宣传,筛查率得到有效提升,但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则是“查出毛病也不治”。按照普查一人政府补贴180元,检出率在2%~3%估算,“花了将近两万元才找到一个病人,结果病人没有接受及时治疗,放弃了最佳治疗时机,实在是太可惜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内镜室副主任张立玮教授说,肿瘤筛查的重点就是癌前病变,不能“早诊晚治”,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部分患者即使检查出是早期癌变,也不愿面对现实。项目试点地区之一、河北磁县人民医院苗建军院长说,讳疾忌医是群众的普遍心理,早期癌变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患者不太重视。有的患者到外地更高级别的医院复查后,医生由于缺乏识别早期病变的经验,认为不是癌。两种不同的检查结果,患者宁可信其无,不愿信其有。

  家庭因素也在左右着患者的意愿。苗院长说,筛查人群限定为40岁~60岁之间。在农村,这一年龄段的人不少正处在该给孩子讨媳妇、嫁闺女的关键时期,很多患者担心自己得了癌的消息会影响子女的终身大事,所以拒绝面对现实。面对上门的医务人员,他们常常会极其抵触。等到孩子顺利成亲,再去劝其治疗就要顺利得多。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肿瘤高发地区,由政府牵头的大规模肿瘤防治工作虽然为数不多,但相关科研项目从未间断。在众多科研项目中,部分项目虎头蛇尾,普查时大张旗鼓,之后就悄无声息,这也影响了群众对项目的信任度和依从性。

  医院的治疗设备和技术人员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早诊早治项目的开展。“技术人员还需要传帮带。”磁县肿瘤医院院长孟繁书说,医院2007年就买了做黏膜下早期癌变内窥镜切除手术的设备,但一直闲置,没人会用。医院的技术人员也派到省城去学习进修,但要独立操作还是心里没底,就差那一哆嗦,怕切错。因为当地缺乏能独立工作的技术人员,患者都由医院统一派车送到石家庄的大医院去治疗,治疗时效上打了折扣。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