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权更要维护 专家揭露生活中欺骗你的健康隐患
http://news.qm120.com2010-05-25 17:06:07 来源:全民健康网
过度检查真无奈
苏向记者反映,日前她因感冒去一家医院看病,结果医生没问几句就开了一堆的医疗检查单,前前后后跑下来花了将近一上午的时间,花了好几百元。“我小时候去看感冒也没这么多检查啊,医生看看喉咙,问问症状、有的还号号脉,就给开药了,花不了几个钱。现在却要用一堆的仪器才能看病,真不知道这些检查是否都有必要?”她向记者抱怨道。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近年来普通百姓抱怨颇多的问题,而导致“看病贵”的一大原因则是“大处方和过度检查”的存在。早在200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公布了由761名消费者对辽宁、陕西等11省市的178家医院亲身体验医疗服务的结果,发现部分医院和医生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依赖医疗检测设备的现象,对于感冒、胃痛等比较简单的病,有的医院要让消费者去几个科室问诊,对于有可能只吃点药就能好的病,有的医院却开了几天的静脉注射。座谈会上,不少消费者反映,如今连普通感冒动辄就得花两三百元钱,老百姓真是看不起病。
“其实过度检查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为了多赚钱这么简单的。”高居忠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门诊收费的标准很低,医生的劳动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医院方要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发现在诊疗过程中未作某项检查,医院将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医生在看病时宁可给病人多进行一些检查。“所以要想减少这类过度检查,就需要用各方面的力量和方式来解决,而不是靠一纸命令。”高居忠说,例如可以提高门诊收费标准,改革医疗纠纷的举证制度。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现在医院已经开始推广“临床路径”来遏制过度检查遏制过度检查,消费者如果发现有多余的检查,可以进行拒绝。
保健食品 三类最坑人
早上钙片、中午维生素、晚上鱼油,保健品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确,经过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有试验表明具有保健功效,但鱼目混珠的市场让你不得不提高警惕。
徐华锋表示,调查统计发现,三类保健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现象突出,分别为减肥保健品、降糖保健品和改善体力疲劳(性功能保健品)。然而,“天然”、“纯中药”、“无副作用”、“起效快”等往往成为他们诱惑消费者的关键词。实际上,据报道,国家卫生监督部门抽查发现,63%的减肥保健品违法添加西布曲明等;七成降糖保健品可能添加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西药成分;而性功能保健品添加“伟哥”西地那非同样不少见,因“”致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在于,保健食品主要用来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而药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因此,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必须做到“二看一查”:一看批准文号,若是国药准字号则为药品,若是“食健”字号则为保健食品;二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查:找到产品的批准文号后,别忘了再上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查询确认。如果产品与查询结果不相符则不宜购买。此外,一定要抵制住广告的诱惑,也要多学点医学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