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检测缺陷使输血存致病风险 自体输血更安全

http://news.qm120.com2010-05-04 13:53:35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医药资讯 风险 输血

  将新闻进行到底

  听了卫生部的呼吁,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血呢?输血的隐患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血?对于公众来说,又应该有怎样的认识?就此,我们采访了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输血中心刘志国主任。

  ——风险解读——

  检测缺陷 窗口期引发输血传染病

  刘志国介绍说,血液取自献血者,他们在献血的时候会经过严格的体格检验,但血液安全仅靠检测并不够,尽管现在世界医学领域里血液检测手段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和改善,但是艾滋病、乙肝、梅毒等具有窗口期的病毒的出现也使得血液检测面临无效的风险,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确保完全杜绝经输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这也是现在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

  而与输血相关传染病中最重要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HTLV感染以及CMV感染等。人感染上病毒以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这期间在血液中是查不出抗体的,这段时间就被称为“窗口期”。虽然这时单看化验的血液是合格的,但仍然会发生感染。而资料证明90%左右的血液检测漏检并导致输血后患者感染病毒的意外是由窗口期引起的,窗口期也就成为导致检测漏检并威胁血液安全的主要原因。

  刘志国说:“目前除了通过新技术比如说病毒核酸扩增检测法的应用来缩短检测窗口期外,主要应该通过减少献血者群体中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人的比例来减少因窗口期导致的漏检。而决定人群中处于窗口期比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该人群新感染病毒的比率。因为窗口期处于新感染病毒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偿献血者由于整体素质较高,有稳定收入,存在高危行为的情况少,新感染病毒的几率低,因而处于窗口期的几率低,所以无偿献血者被归为低危献血者。我们也在通过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检测血液、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等措施来降低输血危害。”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