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刘平安 鲁 东
http://news.qm120.com2011-09-16 11:04:15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为了强化对医院的管理,昆明还将成立医院管理局。医院管理局受市卫生局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统一规划、设置昆明地区各级各类医院,对昆明区域内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实施全行业属地化管理,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在有着宿迁医改背景的风云人物仇和主政的昆明市,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企业+医院”模式,特别是像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样按照四六开股份制改革的做法,和卖医院有什么不同?
卫生部医改办副主任梁万年认为,两种做法有着本质区别。昆明市政府把优质医疗资源拿出来引入社会资本,使其按照公司法逐步走上法人治理轨道,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方面,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具体操作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索。
“昆一医”股改剖面图
“第一”医院
难掩颓势
改制前,尽管是优质医疗资源,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生存环境和前途不容乐观。种种复杂的社会变迁因素反射到医院里,是其不得不走上股改“手术台”的真正推手。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曹海鹰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昆明市地图。曹海鹰指着地图告诉记者,在方圆1公里之内,矗立着3家大医院,他们医院被一个环形医疗圈包围了起来,抢夺病源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运动也加剧了医院的生存危机,大批市民在这场运动中远离市中心,很多搬迁到远郊区生活,市中心商业化、空心化导致医院病源萎缩。目前,医院年门诊量60多万人次,住院病人3万人次,这与各方对他们“第一”的期许存在巨大差距。
通过曹海鹰的介绍,记者发现该院为了扭转局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例如,整体拿下与该院一墙之隔的邮电医院,专门发展妇产科,和民营资本共同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性质的星耀医院等。在这些举措中,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扮演着“大鱼”的角色,合作对象都是“小鱼”,产生的效益也并不明显。但是,到了2008年之后,医院遇到了比自己更大的“鱼”——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不好好干的结果
大家心知肚明
2010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省内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三甲医院。2011年6月,记者到访时正值该院“术后”整一年。当时,大股东城投公司尚未在医院派驻一兵一卒,但公司的影响还是到处可见。
就在记者采访曹海鹰期间,呼吸内科主任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单子请曹海鹰签字,事项是申请为科室购买空调。尽管这个主任强调只需几千块钱,而且自己当主任半年来未曾买过东西,但曹海鹰没有签字。他告诉记者,现在买设备花的其实还是医院自己的钱,但要走城投公司的程序。院长财务一支笔的日子在这里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至少有了大股东切切实实的约束。
骨科主任段洪说,一年来骨科手术量和收入都翻了一倍以上,医生、护士不待扬鞭自奋蹄,他不再把精力放在考勤打卡以及用典型教育大家好好工作上面了。
段洪介绍,该科室2009年业务收入1928万元,2010年突破性地达到了3450万元。今年科室每月业务收入在250万元~260万元。“我也不能肯定这就是改革的结果,但数据就是这样。”一年间,科室床位从80张增加到了120张,人员从20几人增加到57人,段洪认为这也是快速增加的变量,但根本还在于激励机制的变化。
段洪说,以往的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靠员工自觉自愿,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思想境界,管理手段比较生硬,如考勤打卡。现在,他不用苦口婆心地给科室年轻医生上政治课了,也不用监督考勤打卡了,不好好干的结果大家心知肚明,关键是分配和绩效真正挂钩,多劳多得。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能否消除疑虑
曹海鹰介绍,昆明市北市区是个新区,有60万人口但没有规模以上的医院。在北市区开设分院是他们最大的战略构想。然而,新建这样的规模医院需要资金至少10亿元,可他们医院拿不出这笔巨资。这成了该院股改的重要动因。2008年,市政府同意他们引进资本发展,医院开启了和资本方的谈判之旅。曹海鹰说,期间,煤老板、海外资本、民营资本等30多个资本团体前来洽谈。最终具有国资委背景的云南城投公司胜出。
“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符合国家政策,能够确保医院的发展和职工利益,同时医院资产不流失,最后是保证稳定。”曹海鹰说,这是当时医院的谈判底线,城投公司满足了这些条件。医院和城投公司的股权比例是46,意味着城投公司将在重大决策上拥有否决权。
这个比例引起的波澜至今没有完全平息。
该院心内科主任田青说,以前医院是国有单位,医生都是公家身份,现在是股份制,身份完全变了,这要有个适应过程,万一改不下去投资方走了怎么办?骨科主任段洪说:“医院是人才密集型单位,人才是核心资源,改革之后城投公司说了算,可是用人指标、编制怎么办?我拿什么留住博士、硕士安心工作?如果和合同制护士一样,说走就走,人进人出,科室的未来在哪里?应该是人才有保障,科室有约束,但这种机制谁来建立?”
该院一位后勤管理干部强烈暗示记者,他们对这个股权比例并不满意。“医院成了大公司下面的一个小公司,我们的身份也变成了企业员工。改革是不可阻挡的,但我们希望经济上搞得越活越好,但政治上稳妥一些,不能太激进。”
尽管顾虑不少,但改革是大势所趋已经被广泛认可。一位2009年毕业的住院医生周兆文对记者说,年轻人都不愿意生活在旧体制里,大家盼望改,不怕改,只要能发挥所学所长,能体现医生价值的改革措施,他都举双手赞成。
曹海鹰说,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目前,在职在编职工依然享受以前的待遇,新进人员实行合同制。政府设置了3年过渡期,期间按照每人每年8000多元的标准给医院补偿。3年后,这些可能都没有了,医院实行法人治理结构,院长以及管理层由市委组织部任命,由城投公司发聘书。“城投公司目前没有人在医院任实职,但肯定要派人,人要进来,财务报表要看。”
合作协议签订之后,城投公司立即启动了新医院建设计划。一个1000张床位、占地15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共19层的新医院已建到了17层,即将竣工,招聘新员工也早就有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