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品:都是忽悠惹的祸 知名产品标示不标准
惠吉华 潘凤亮
http://news.qm120.com2009-07-01 15:57:56 来源:全民健康网
“红牛”,功能饮品里的领军者,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添加门”。或许,针对功能饮品的质疑与争论还会延续,但无论结果如何,消费大众都有权知晓:功能饮品“功”由何生?“能”出何处?何人能“饮”?何时能“品”?毫无疑问,质量与安全,是现代社会生活与市场经济行为的最基本的价值尺度与精神需求。
方兴未艾、鏖战正酣的功能饮品,能否别再瞎忽悠,诚实些,再诚实些?
策划/惠吉华 潘凤亮
红牛“添加门”缘起
“困了累了喝红牛”。
最近,却该轮到“红牛”自己“累了”。
一段时间以来,国外产的“红牛”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检出“”,被勒令下架停销,国内舆论顿时风生水起。
据德新社5月23日报道,德国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屈恩勒称,北莱茵-威斯特州官方的健康研究所在对“红牛”可乐化验后证实这种饮料含微量(即)。此后,德国各州的食品健康研究所也均证实了这一检验结果。
中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5月28日抽验从奥地利进口的“红牛”,发现该饮料每升含有0.03微克。
中国香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6月1日表示,早前送交政府化验所化验的“红牛可乐”、“红牛无糖配方”、“红牛能量饮料”,发现微量,每公升含量0.1~0.3微克。
6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对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公司”)在北京、湖北和海南3家生产企业使用的进口原料进行了专项检测,均未检出。
同时,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对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5个批次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进行了检测,均未检出。
与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反应相对比,国产“红牛”方除了引用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外,几乎未做任何回应。记者联系“红牛”采访时,红牛公司总机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采访的要求,同时拒绝提供任何联系方式。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红牛公司法务部一位吕姓先生,吕先生以非本职工作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