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1/10 监管漏洞惊心
李鹏 张兴军
http://news.qm120.com2011-04-02 09:35:57 来源:全民健康网
3月28日,河南省政府通报了彻查此次“瘦肉精”事件的相关情况,至此,事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河南共出动排查人员214812人次,对全省158个县(市、区)的生猪养殖场(户)全面排查抽检,共发现饲喂“瘦肉精”猪134头。其中,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59289个、抽检生猪223291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26头,涉及养殖场(户)60个,排查散养户79152户,抽检生猪86712头,确认阳性生猪8头,涉及养殖户7个。
河南省公安机关对认定销售使用“瘦肉精”涉嫌犯罪的72人采取强制措施,其中27名为生产、销售“瘦肉精”人员、7名为生猪收购贩运人员、33名为养殖人员,5名为屠宰企业生猪采购管理和业务人员。
河南省监察部门对53名公职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调查取证,32人已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作出初步处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2人,停职检查9人,免职6人,开除1人,撤职2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1人。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说,农业部禁止使用“瘦肉精”以来,检出率在逐年降低,目前都在很低的水平,2009年全国抽检48万份生猪尿样,检出率为0.019%,然而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未被根除,其重要原因是生产和销售走“地下渠道”,一直没有截断制造“瘦肉精”的源头。
为查清源头,河南公安部门从涉案生猪养殖户入手,追到生猪经纪人,再追到“药贩子”,查获在河南销售“瘦肉精”的重要犯罪嫌疑人2名,并最终在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找到并摧毁了非法生产加工窝点,已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查清了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
而“瘦肉精”事件也引起了国务院高度重视。事发后,农业部、商务部、公安部等部委各自成立工作小组到河南调查此事。20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会同多个部委又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驻河南,彻查“瘦肉精”事件。
一位参与“瘦肉精”排查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提高,国家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河南都快变成‘战场’了,几个不法分子毁了我们多年整治‘瘦肉精’的努力。”
监管漏洞令人惊心
1997年开始,国家各部门就开始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并且监管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2005年,国内共有2455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志祥介绍,“瘦肉精”其实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泛指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激动剂类化合物,种类繁多,仅我国农业部明令禁止的就达16种。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瘦肉精”化学性质特殊,生产技术门槛低以及我国畜牧产业升级滞后,都给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利益方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再加上监管不力,国内“瘦肉精”的“分段、多头”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较大。
王志祥说,“瘦肉精”种类较多,而快速便捷的尿检,每个试纸盒只能检测一种“瘦肉精”。同时,“瘦肉精”大多可以通过代谢分解排出体外,残留的有毒物质一般存在于肉畜的内脏,而尿检一般检测不出来。
投案自首的沁阳市宽屏村生猪散养户陈某说:“听说过瘦肉精有危害,但不加,猪贩子不买你的猪;过年也杀自己养的猪,吃过发现也没事,现在知道危害这么大,真的后悔。”
涉嫌此案的生猪经纪人曹某2009年开始贩猪,出肉率和瘦肉率过低让他屡屡亏损,最后有人给他介绍了“加精猪”,“没想到会犯法,觉得对不起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