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媒体痛批光明鲜奶变质 直言打得痛才记得牢
刘丽丽
http://news.qm120.com2012-09-17 13:53:34 来源:全民健康网
本月8日,近千位上海光明乳业订户发现送到家中的牛奶味道怪异,疑为变质。在质监部门介入后,光明乳业通过官网致歉并解释因工作失误导致部分产品发生酸败。两个月内,光明多次被曝出现问题牛奶,本次“变质门”事件更是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纷纷质疑其品牌信誉。有媒体发表评论直言:惩处问题奶制造者,打得痛才能记得牢。
荆楚网:牛奶再陷变质门,光明前途能否“光明”
光明公司承认产品发生酸败,并指出产品变质原因在于配送车辆温度未达到标准。看起来这是一个合理也能够让人相信的解释说明,但是,配送公司先前给出的解释却为“因员工失职导致冷气被关掉”。如此相悖的两种说明,令我们难以相信他们的诚意和对出现问题之后的诚恳态度。
近年来,牛奶领域屡次出现问题,各种品牌的牛奶都遭遇到了质疑,变质门、质量门、生产门,甚至是包装门,在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各部门的把关上都没有“遗漏”,全部“中”。我们想问,这个领域怎么了?牛奶还能不能喝?为什么屡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休止?这个最欠管的行业,这个最应该加大力度严加整治的领域,什么时候能还我们清静,不再“残害”老百姓?
上海商报:千万不要伤了市民的心
光明乳业的巴氏奶在上海市场的供应链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路程,所以光明乳业的巴氏奶在上海市场上也总是因为新鲜而受人欢迎。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光明乳业在上海的订户市场实际上是没有竞争对手的。
不过,近来接二连三发生的问题,几乎都集中在这个领域内。我们也许可以给光明公司找到的最合适的理由是:这种类型的牛奶非常容易变质。但究其实质,这是不是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光明公司对于无竞争的垄断市场有松懈之心呢?此外,由于这类订户牛奶的价格通常比超市内销售的同类牛奶要低,因而属于“相对低端”市场,利润率也许较低,这是不是公司掉以轻心的又一原因呢?
齐鲁晚报:再陷质量门,光明抽了谁耳光
日前,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抱怨,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话音还未远去,光明乳业又陷质量门,这是响亮的耳光,也是辛辣的讽刺,更准确地说,这是消费者的悲剧,因为最受伤的其实是广大消费者。
光明乳业屡现质量问题,是双重拷问。其一,这是对监管部门的拷问。最近几起质量门,没有一起是监管部门发现的,而是消费者发现的。抽检了600多次为何依然没能发现问题?其二,这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拷问。企业应该以质量为生命,而光明乳业短时间内屡屡出现问题,一定说明内部监督机制失灵。姑且认为官方公布原因属实,试想,如果真的质量至上,怎会容忍车辆温度不达标?
四川新闻网:牛奶质量如何,企业自说自话
在被曝菌落总数超标时,光明乳业就曾向消费者致歉并称会认真吸取教训,彻底对全国工厂及流通系统等每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如今致歉的声音言犹在耳,新的问题就接踵而来,重复着道歉;如此密集的质量问题,真让消费者吃得起鸡皮疙瘩,实在放心不下。
面对奶制品暴露的诸多问题,企业和监管部门又有些什么说法呢?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说,2011年国家共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并认为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抱怨“抽检抽死人”。可问题是国家如此严格的监管和抽检,企业还进行着反复和尴尬地道歉,依然难以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产品,说明企业管理和部门监管都有漏洞。如果国家放松抽检,结果岂不更加恐怖?企业还有什么理由或者颜面抱怨抽检?
山西晚报:打得痛才能记得牢
无论是此前其他企业暴露的乳品质量问题,还是近期光明乳业曝光的问题,完全是企业自身生产、运输过程中管理混乱导致的低级问题。低级问题一犯再犯,应与肇事企业不怕惩罚而无所顾忌有很大关联。此次光明乳业的处理措施就是,“根据消费者的意愿进行退货、补货或者退款”。即如《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上限,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最高可以给予十倍的价格赔偿,对于年营收以亿元计算的乳品企业来说,这种小打小闹的惩处不过是毛毛雨。身上打得不痛,心里安能记住?
当前的乳品质量问题屡禁不止,只能有两种情形来解释:一种情形是,监管部门有法不依。另一种情形是,现有法规的设计惩处力度不够。从当前的情形看,乳品问题多以经济处罚为主,而经济处罚又多以假一赔一或者假一赔十为主,远不足构成威慑力,对相关法规修订和完善的任务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