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一分钟“仁者”变屠夫 精神病人越来越多
http://news.qm120.com2010-04-02 12:59:42 来源:全民健康网
■精神病诱因越来越多,怎么办?
专家指出,诱发精神疾病的因素主要有: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社会普遍的心理紧张,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混乱甚至解体造成普遍的无所适从感,社会严重分化造成的心理失衡,以及人的期望与实际的落差增加等。因此必须直面社会转型期的危险诱因。
2000年至2004年,全国曾发生过数起一线派出所民警因工作压力过大引发心理疾患或自缢身亡,或开打死打伤同事家人的情况。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许燕及她的课题组,通过对4855份有效样本量的公安民警“心理枯竭”的调查得出结论:警察情绪疲惫和去人性化程度最高。
许燕认为,要想解决问题,涉及三个层面:社会、组织和个人。从社会层面看:问题本身是由社会引起的,当然要从社会的角度予以关注。
比如有专家呼吁,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但是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现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非心理专业、非医学专业,甚至初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上岗。
另外,从组织和政府两个层面看:政府一定要有政策性的支持。全社会应强调“以人为本”,不能过分关注经济,而忽视人的自身发展和问题。不要过分关注“效益指标”的考核,比如说警力不足,必须有赖于政府强制性政策的调整,像今年出台的公务员强制休假制等。国外警察平日保证8小时工作制,遇突发事件加班后,就可休息不会“连轴转”。
在工作环境中,应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领导应学会如何去有效激励员工。从个人角度看:要学会调整自身心理和生活理念,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性格,并选择恰当的锻炼方式。
社会转型:必须小心看管的“包”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每年约有25万精神疾病患者死于自杀。这一数字,是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联2001年联合召开的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透露的。该会议还透露,1982年各类严重精神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为12.96‰,到1993年上升为13.47‰,而且这样的上升趋势一直在保持着。
有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有2亿至3亿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但是,目前超过2600万的抑郁症患者,仅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中国精神疾病患者逐年上升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关注。今年“两会”期间,来生医疗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施作霖建议,尽快出台精神卫生条例,加快立法工作,保护精神病患者及精神科工作者的权利,目前上海、北京、宁波、杭州等地已出台相应法规;将精神卫生体系纳入公共卫生和财政保障体系,政府开办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应财政全额拨款或大比例财政拨款,以体现公益性;有关部门应加紧研究将心理测试、治疗、咨询的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可行性,解决患者后顾之忧。
专家特别强调的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可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而从一般心理障碍到严重精神疾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中的许多人,平常看起来和常人毫无二致;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他或者她就是完全健康的。或许, 一个“”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包”。
不久前,有人曾针对各种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做过一项调查。85%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对上海市1447名60~79岁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64%,其中忧郁症占31.17%,焦虑症34人,占22.08%。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为良好,但更年期妇女、农村妇女、妊娠期妇女、妇女等群体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对聋哑学生的调查表明,81.33%的学生处于一般焦虑水平,2.67%的学生具有明显的焦虑倾向。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多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
每年春运,我们都会听到农民工在拥挤的列车上突发精神病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