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只为卖药推销保健品 投诉难显露监管空白
http://news.qm120.com2010-12-27 10:14:10 来源:全民健康网
但是,“义诊”现场不卖药。“专家”让她留下电话,说到时候有人会送药上门。
石阿姨头天上午参加“义诊”,第二天一早,有人就拎着两大包药和承诺赠送的眼贴、明目仪等找上门来。
像讲座时一样,来人热情耐心地让石阿姨清点药品和赠品,还仔细地嘱咐“药比较好饭后服用,第一周一天3次,一次一片,第二周一天3次,一次两片……”
付过药钱得到的是收据,一年的用药每盒单价498元,一共12盒,总价:5976元。
石阿姨说,来人手里的那本收据很多都已经填好了姓名和金额。“看来买药的人至少有几十位。”
用药几天后,她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赠送的眼贴好像泡了酒精,用后眼睛难受,发涩。”对那些药品究竟管不管用,她也产生了怀疑。
【揭示】
送药上门为躲避执法检查
记者参加的是和石阿姨同样的“义诊”,但地点不同。记者拨通了丰台药监局的电话咨询,在仔细听了记者反映的问题后,工作人员上网检索后说,义诊方销售的药品确实是有国药准字的非处方药,有案可查,但消费者购药收据上盖红章的义诊单位名称,在经过核准的医疗机构中找不到。
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接到过对类似“义诊”的群众举报并多次到现场检查,但是,这些“义诊”活动都不在现场卖药,而是与患者约定时间,私下交易,具有隐蔽性,因此很难处理。除非找到“义诊”现场卖药的证据,或者下一次举办活动的地点,否则无法受理举报。
“义诊”为什么
不停变换场所
一连几天,石阿姨仔细回忆参加“义诊”的全部过程,她发现自己压根儿没弄清举办“义诊”的具体地点,因为组织者从来不说明“义诊”地点,而是通过车接车送的办法,这种做法更容易让老人们感到“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