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义诊只为卖药推销保健品 投诉难显露监管空白

http://news.qm120.com2010-12-27 10:14:10 来源:全民健康网

  记者以家中老人的名义报名参加的“义诊”活动,一直被告知“时间、地点都还没确定,到时候会派车到小区门口接您。”直到“义诊”举办前一天夜里9点多,义诊方的人员才打来电话通知车接的时间。

  记者发现,这类“义诊”活动经常变换地点,基本上是“打一换一个地方”,就连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也常会更新。石阿姨在参加“义诊”后一个多月,又从家中邮箱里找到了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小广告”,唯一不同的是: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换了新号码。

  【揭示】

  发生纠纷找不到被诉方

  王先生曾在某保健公司当过“义诊”医生,他说“义诊”里名堂很多,不仅卖药,还推销保健品。按规定,保健品不得宣传疗效,但很多类似“义诊”活动却能避开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在“义诊”时夸大疗效。他告诉记者,比如会向老年患者强调用的是国际先进仪器,使用免费,如果在大医院检查一次至少要花费几百元等等。承诺免费赠药、先用后买,目的也是为了打消老年人的戒备心理,最终将药品、保健品等推销出去。等老人真要购买时,会被告知要达到理想的疗效,必须保证较长的用药期,而这些药品都不便宜。

  记者听一些老年人反映,当他们服用2-3个疗程后依然不见效果时,再想找后账却寻不到对方人影了,留下的电话有的竟是私人住宅电话。

  据北京市消协和工商部门有关人员介绍,在调解投诉时,双方必须都能找到。一方找不到就意味着调解失败。而受理举报更需要明确被诉方,比如公司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以及有正式的收款发票等凭证。如果仅是一个流动的无地址的“行动组织”,既没有注册,也没有正规发票,举报就有一定困难。

  “义诊”纠纷

  为什么难投诉

  据记者查询,近日参加的这次“义诊”卖给老年人的治眼病药品,每一大盒498元。同样品牌、规格的药,在百姓大药房标价398元,而一些有相同用途的药品,价格低的只有几十元。

  觉得上当的石阿姨想投诉举报,她把生产厂商、工商12315等电话打了一圈儿,但没有一个单位受理此事。

  不得已,石阿姨把情况跟孩子说了,“我女儿把药拿出来,这时我才仔细看了药品的说明书,主要成份只有两种:珍珠层粉和葡萄酸锌,价格贵得没有道理。”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