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医改方案供需兼补 一张清晰的制度安排路线图

http://news.qm120.com2009-08-12 09:48:47 来源:全民健康网


  陈瑞忠在次年就明显感觉到了财政对医疗卫生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去年市财政对基层卫生中心、站所建设投入了3800多万元,今年达到了4500多万元。”

  上虞仅是绍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样板之一。市卫生局出示的数据显示,全市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0家,服务站682个,一体化管理的规范化的村卫生室125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布局比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这张网络的直观效用是:城市和农村平原地区居民步行10分钟~15分钟,山区居民步行15分钟~30分钟即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市卫生局局长邵田田分析说,新医改政策对于整个医疗体系层面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和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基本医疗系统,另一方面是加强三级医院危重症处理能力和扩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能力的城市医疗系统。对于前述内容,绍兴的破题至少提前了3年。

  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文件。2003年下半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农村公共卫生项目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对于卫生支持力度的骤然加大,从全市层面看,始自于2006年。当年起至2008年,市本级卫生事业投入分别增长25.48%、68.82%、43.90%。去年,绍兴提出浙江省卫生强市创建,将市本级财政卫生事业投入提高到占财政支出比例的5.18%;在今年的预算安排中,占其总支出的5.79%。

  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把绍兴的医疗卫生体制从泥沼中拖了出来。追溯历史可以发现,1985年,是中国医改的启动年,“放权让利”成为基层医院的主基调,医院实行承包制、医生外出兜业务等怪相随后衍生。

  究其根本原因,在这段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政府财政对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医院去谋求“以药养医”、“医院创收”出路。而在村一级,随着农村“包产到户”,原有的村集体卫生室失去依托,由此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乡村个体诊所。

  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凸显了政府投入的主体地位,使社区医院的公益性得到了回归。在邵田田看来,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是对原有体制结构性问题的重大修复。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因为社区卫生机构和大医院之间缺乏制度化的分工,社区卫生机构的薄弱,导致患者大量前往大医院就医,大量患者集中在大医院等待就诊,助长了“看病难”;小病因未能及时治疗拖成大病,必然形成“看病贵”;本应治疗疑难杂症的专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对简单的小病,浪费了资源。

  政府在发展战略上将社区医院作为重点,在量大面广的农村地区夯实了金字塔基,从而在硬件投入上,建立起了医疗服务体系的“看门人”制度。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
医改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简称。备受关注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经4月6日新华社发布。新医改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