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医改” 民营“三甲”搅“大院风云”
朱晋 刘进 李书龙
http://news.qm120.com2011-03-24 10:03:47 来源:全民健康网
与此同时,民营医院内部的“肆意生长”也仍然没有遏制。目前,东莞已经运作的民营医院已达27家,另已批准并正在筹建的有9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44.4%。据统计,这一指标已经超过了省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两倍。
“和公立医院的‘建设靠国家,设备靠国家,吃饭靠自己’不同,民营医院无论从投入到经营,都要靠自己,压力大是肯定的。”李镜波曾经是东莞最年轻的公立医院院长,拥有27年不同所有制医院院长经历。在这位“老兵”看来,民营医院是一项很“烧钱”的事业,投资需要长期眼光,想在短期内“捞一把”的投机行为注定是失败的。
对此,位于寮步的同济光华医院董事长邝照光也持相同观点。他说,真的想赚钱,就不会投资民营医院,因为投资民营医院意味着前几年要不断地往里面砸钱。
与同济光华医院背靠银基集团类似,康华医院背后是以投资房地产起家的康华集团。“目前,康华医院总投资已经超过20亿元,还在持续投入,预计达到收支平衡还需2—3年时间。”邹旭分析。
而和这些背靠大财团的民营医院不同,在东莞“遍地开花”的莆田系医疗机构则捉襟见肘的多。“莆田系主要从小诊所科室做起,不会在一个医院投入上亿资金。再说,心态也不可同日而语,康华医院的投资回报在10—50年,而莆田系民营医疗机构大多在短期内要实现赢利,这让他们在发展上冒的风险更大。”一位行业研究人员表示,像目前新建一所民营医院,基本都是一半老板掏钱,一半银行贷款。如果老板实力不济,医院又不能在几年周期内收回成本,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说实话,东莞的医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没必要再新建医院了。”李镜波说,身为东莞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会长,他很担忧同行的状况。“这个市场最终会大浪淘沙,市场的抉择是残酷的。一批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完善,甚至时常出现医疗事故的民营医疗机构,很难在这一轮竞争中挺住。”
规模做大压力也会更大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一些民营医院反而更加执着地发展,以期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新医改”的若干政策,一方面为快速发展的民营医院“减负提速”,另一方面也导致已经做大的民营医院压力更胜以往。
“以前,民营医院相比公立医院,要多交5.5%的营业税和33%的利润所得税,这对我们的压力很大。2009年,东华医院光纳税就花了数千万元。而从2009年开始,国家减免了民营医院的营业税,利润所得税也降至25%,2010年,东华医院的纳税就少交了两三千万,这对我们确实是很大的利好。"李镜波说。
如今,个别民营医院还在争取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去年广东省卫生厅提出,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这样就会在税收上和公立医院“平起平坐”。
根据东莞市卫生局的统计,全市27所民营医院中,核定经营性质为营利性的25所,非营利性的2所。然而李镜波认为,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响应的民营医院实际上并不多。“首先,政府需要核实医院资产,这个界定过程并不容易;其次,若由营利性医院转由非营利性医院,相当于把老板的私人资产转为社会资产,产权模糊以后,会给医院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相比税收,邹旭更担心的是人才。“政府应该考虑,是否把医院发展的口子拉得太大了。目前这么多大医院上马,公立医院要求发展,民营医院更求发展,如此竞争出现副作用是必然的。其中,人才队伍跟不上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