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社区医院门诊量3年增近3倍 部分人仍持怀疑态度

http://news.qm120.com2010-04-12 09:43:57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全市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上千个,它们的医疗服务赢得了居民们的认可。

  统计显示,2006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年门诊量是800多万人次,占全市总门诊量不足8%;2009年,社区一年门诊量是2900多万人次,占全市总门诊量22%以上。社区门诊量三年增加了近三倍。

  从费用看,目前社区门诊每人每次平均费用是全市平均费用的二分之一,是三级医院的三分之一。

  北京社区卫生整体改革始于三年前,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布局的调整,目前29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城乡,已形成了城区出行15分钟,近郊平原出行25分钟、远郊山区出行30分钟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圈。同时,实施医务人员收支两条线,改变以药养医的历史,社区医生的工资全部由财政支付,社区药品差价取消。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除了看病,还承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项职能。

  “从常见病多发病占门诊病人的比例来看,我们的远期目标是社区门诊量能占到全市总门诊量的一半以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在外地患者占相当比例的北京,将来需要引导大部分北京常住居民常见病就医选择社区医院。

  现实

  部分人对社区医院仍持怀疑态度

  对策

  老年型小区多办养生讲座,睡眠型小区用博客搭桥,流动人口靠短信提醒,因地制宜以多样性满足辖区居民

  上午9时到10时,朝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小时里只走进来3个病人,一时无诊可接的医生看起专业书来。“其实,有些病社区也能看,但是多数人就是不放心,高血压开个药也要去大医院。”对目前的状况医生们也有点儿无奈。

  就医观念的转变还需一个过程。一些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就曾认为,其实病人中有50%以上的人,在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不一定非都“挤”到三甲医院来。但一些市民并不接受这样的建议,他们说:“说小病在社区,什么是小病,发烧也能导致大病。社区大夫不过是开点药,打打预防针,这病要是在社区耽误了怎么办?”

  在西城区近期对3600名居民的调查中,有415人就医选择社区医院,只占调查人群的11%,而且绝大多数是退休职工。选择三级医院的居民则占65%。

  怎么打开局面,让社区医院能有吸引力?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始想办法。

  东城区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地处东直门医院和军区总医院两个三级医院之间,但一天门诊量多时能到百人,少时也有50人左右。

  “一些社区医院患者少,可能还是医务人员服务没做到位。”在海运仓社区工作了8年的卫生服务站站长马佳正风风火火往外走,她要借用居委会的会议室给居民上一堂拔罐课,路上她不停地和居民打招呼,看得出来她们已经相当熟悉。

  “我们早上组织居民跳操,上午出诊看病,下午出诊随访和举行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今天下午是讲拔罐,昨天也是在这屋子,举行科学膳食大赛。过两天我们还得让社区居民学会刮痧。”服务站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已经不再只是坐诊接诊那么简单。“我们还要教会居民日常保健、健康饮食,目的就是为了让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得小病。”

  “大医院走的是高、精、尖,社区就应该走简、便、廉。”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卢守华说,他们增强吸引力的办法是广揽人才,精心打造三个特色科室:中医、心理、口腔。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