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药安全应急初具轮廓 四块“短板”待补
http://news.qm120.com2010-06-12 16:38:00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其三,存在瓶颈制约。
首先,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不够健全。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工作已开展有20多年,在所有的监测预警系统中相对较成熟,但至今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运转经费不充足、人员编制偏紧的问题。监测体系不健全,容易导致药械安全信息的采集不全面、不准确,降低了监管部门对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应急检验能力弱。应急检验能力直接影响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效果。当前药品检验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人员素质不够高,相关专业知识欠缺;仪器设备配备不能满足应急检验的需要;应急检验程序及检测方法的合理性缺乏依据;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应急检验预案针对性不强。
其四,善后工作处理难。
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广域性,受害者数目众多,损害程度一般较重,损害赔偿金数额巨大。由于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仅凭企业资产,很难使受害者获得完全救济和赔偿。另外,受地方保护和各种利益的干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责任主体的处理也有一定难度。
瞄准“无缝链接”
此种现实下,食品药品安全的应急体系建设需要在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平台体系等方面继续攻坚。
从制度体系看,要加强“一案三制”建设。
“一案”指应急预案,建议认真把握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有规律,修订完善专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国家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手册,解决实用性问题。加大对基层部门应急预案建设的指导、督查力度,尤其要加强信息报送和协作部门的配套预案的制订,做好国家总体预案与地方预案的衔接。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