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334名遗体捐**展示生命意义 墓园内仅留姓名

http://news.qm120.com2010-12-22 10:30:19 来源:全民健康网

  您就说一声“呵,老赵走了”,利利索索的

  12月2日这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当运送开诚老人的金杯车驶过立交桥,开往天津医科大学所在的气象台路时,65岁的下岗工人赵永华正蹬着他的自行车,在赶往养老院的路上。

  8年来,他几乎风雨无阻地每天骑车近40公里,四处寻找可能会捐遗体的老人,连自行车都被偷了几十辆。

  334位捐**中,他“经手”了110人。有年轻时蹲过监狱最后希望以献尸“洗刷污点”的老人,还有身披红旗的老坦克手。他跟袁武常常相遇在那辆金杯车里。

  在2002年3月31日,他和妻子同时办理遗体捐赠登记的那一天,他在自家30平方米的房门外钉上了一个大牌子,“天津市遗体捐献宣传帮办志愿小组”。他把家里电话印在纸上,到处散发“热线号码”。

  他说自己不是“劝捐”,他从不主动跟人说捐遗体的事儿。他的工作方式是:每天带着面条,骑车去养老院看老人,一起聊天,煮面条吃,别人问他在忙啥,他才说捐角膜、捐遗体的事儿。

  他常用地道的天津话说:“人最后眼一闭什么都不知道了。装棺材里,让虫子啃了吃了,不如送到医学院,让孩子们别练假的,练真的,多好!”

  他比划取角膜的过程。医生会把一支白花放在死者身边,鞠躬默哀。然后,像“对活人做手术”一样,消毒(尽管这个动作实际上没必要),最后像“摘隐形眼镜一样”摘角膜,“瞧,人走了,光明留在了人间”。

  老赵见人就爱笑,整日乐呵呵的。他跟养老院的老人们说,活着就图高兴,要发现好几天没见到我了,您就说一声“呵,老赵走了”,利利索索的。

  以前拿着遗体捐献申请表去公证处办公证需要花200元钱,老赵觉得很不合理,死缠硬磨找民政、找司法,最后把这**改了,200元免掉。

  “我不是党员,谁也不代表谁,就代表我自己。”这是他的口头禅。

  他的钱包里总装有一朵白花,随时准备别在胸前,为死者送行。2009年春节,他在一间有11具遗体的停尸房里,为一位捐**守灵。

  抬遗体上下车时,不足1.65米的老赵通常抬头部,“那是大儿子抬的位置,很重要”——这是他表达尊重的方式。

  他的遗嘱写了3大张纸,最后一行写满了谢谢,放在“生命意义展室”,那是展室唯一一份主人还活着的遗嘱。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